【环球华报记者 杨梅】2月12日,是2010温哥华冬奥隆重开幕一周年的重大日子。在这个值得纪念的特殊时日,大温连续3天在数个地点举行全民庆祝活动,民众自发踊跃参加,欢天喜地,群情激昂,那情景让人仿佛重新置身于一年前那些个展示着加国运动员骄人成就和洋溢着加国人澎湃豪情的难忘场面。另一方面,冬奥遗留下的问题,诸如冬奥选手村卖况差强人意,诸如比赛设施安全性仍有待加强保障,等等,这又需要人们在激情过后回复理智,冷静而客观地作出检讨,汲取教训。
冬奥赞誉仍不绝于耳
2010温冬奥距今已一年有余,而人们对该盛会的赞誉溢美之词仍不绝于耳。卑诗省长金宝尔(Gordon Campbell)发表声明,赞扬冬奥成功令全国人民团结,取得超乎预料的成功。金宝尔指出,加拿大运动员在2010温冬奥赢得的金牌是历届冬奥赛事中最多的。而在温冬奥期间,全球有35亿人透过媒体见证这历史时刻,这是对加国、对卑诗最生动真切、最大范围的宣传推广,长远来看,举办冬奥的成功经验,将永远为卑省带来长远经济效益。他说,冬奥真正留下来的,是牢牢地将卑诗省民与全国人民连系在一起,共同体验作为加拿大人、卑诗人的无比自豪。

大温连续3天在数个地点举行全民庆祝活动
金宝尔回忆冬奥闭幕典礼时的情景,在卑诗体育馆(BC Place)附近的每个路口,大家兴奋地高唱加拿大国歌,那晚“O Canada”的旋律至今仍让他回味无穷,每个人所展现的爱国心与热情,让温哥华成为冬奥史上最成功的举办城市。
在罗伯逊广场(Robson Square)冬奥一周年纪念日当天的庆祝活动开幕仪式上,金宝尔感谢卑诗省民超乎预期的表现,感谢冬奥筹委会主席弗隆(John Furlong)的卓越贡献。他说,整个城市在冬奥期间展现的蓬勃气息,至今仍令他难忘。福隆则以身上穿的蓝夹克为荣,感谢全体志工在冬奥期间的无私奉献。联邦体育国务部长伦葛礼(Gary Lunn)表示,运动选手终其一生辛苦训练,就是为成就瞬间的荣耀时刻,他向与会的选手致敬,感谢他们让加拿大因冬奥成为世界焦点。联邦祖裔部长莫沾士(James Moore)亦盛赞冬奥选手已经成为加国年轻人的表率。
圣火重燃奥运热再起
冬奥周年纪念日当天,尽管天公不作美,寒风凌冽,大雨滂沱,却浇不熄民众心中的热情,阻止不了大家重温盛事的渴望。这一天,数以万计市民再次身着已经放下多时的冬奥制服或衣饰,涌进市中心参加庆祝温冬季奥1周年纪念活动,以实际行动展示,他们对冬奥的热情,虽相隔整整一年,却丝毫没有减退。

庆祝活动主要在温市中心罗伯逊广场(Robson Square)和一段固兰湖街(Granville St.)举行。罗伯逊广场有一连串音乐表演,吸引市民参加,场面热闹。在固兰湖街上,不少市民穿上印着枫叶标记的衣物,带上冬奥期间极受欢迎的红手袜,漫步街头,重温冬奥时在街上欢呼吶喊的情景。现场有灯笼节展览、美术馆免费开放、街头冰球赛、冬奥吉祥物义卖等等活动,冬奥华裔花样滑冰选手、四届加国冠军陈伟群也在街头举行签名活动,吸引逾300个“粉丝”排队等候。陈伟群还特意向华裔市民祝贺农历新年快乐。他表示,感谢华裔社区长期支持,他决心在花样滑冰运动上再创佳绩。
下午4时,逾千市民聚集在市中心杰克•普尔广场(Jack Poole Plaza),一齐观看冬奥圣火盆再度点燃,整个广场挤得水泄不通,连会展中心屋顶也站满了人,民众更多次齐声高唱国歌,气氛非常热烈。部分民众甚至在仪式完结后情绪高涨,大声高呼希望温哥华争取申办夏季奥运会。
另一方面,在烈治文速度滑冰馆(Richmond Oval),纪念日当天同样举办了以庆祝温冬奥1周年为主题的冬季嘉年华周末(Winterfest Weekend)。大批市民到场观赏冰上运动表演、文娱演出,以及艺术展览,感受冬季运动的独特魅力,重拾冬奥难忘记忆。
受惠冬奥 康体活动获支持
烈治文速度滑冰馆(Richmond Oval)近期举行记者会,宣布获地产发展商ASPAC支持,参与速滑馆的社区遗产项目伙伴(Community Legacy Program Partner)合作计划,一起支持及发展康体活动。
烈治文市长马保定(Malcolm Brodie)、烈治文速度滑冰馆总经理米尔斯(John Mills)、ASPAC董事兼高级副总裁李金贵分别在记者会上发言。而本国速度滑冰奖牌得主莫里森(Denny Morrison)和格罗夫斯(Kristina Groves),也有到场支持这合作计划。社区遗产项目伙伴合作计划,较早前已获丰业银行(Scotia Bank)和研科传讯公司(TELUS)支持。
备受关注的温市中心福溪冬奥选手村,销售情况一直为能尽如人意。其中230个未售出的单位,在本周四减价后再度推出市场。据报道,有关住宅单位价格减幅最高达到50%,亦即半价;而平均的单位售价,也将较去年5月份的水平大降三成。而另外244个单位则暂不出售,其中127个将用作出租。至于部分价格逾 100万元的海旁单位就不会用来出租,只能留待市场改善后推出。

温哥华冬奥选手村
温哥华市长罗品信(Gregor Robertson)表示,冬奥选手村的销售,没预期出现盈利;他同时指出,消化冬奥选手村所有卖剩的单位,需要数年。至于市民关心能否收回投资在选手村计划的本金,他则说要视乎这几年的地产市道。不过,温哥华的建筑师及房地产顾问盖勒(Michael Geller)预测,纳税人将要在这项工程中承担损失。
罗品信坦言,从选手村事件可以汲取的最大教训,是政府不应参与商业行为。他认为,这个在2007年上届温市无党派协会(NPA)执政时作出的错误决定,他和本届政府已努力补救。罗品信认为当初若是他有份参与决定,就会把选手村建成可负担房屋(Affordable Housing),而不会建成现在的高价住宅。
赛场安全警钟长鸣
人们还记得,格鲁吉亚的21岁年轻无舵雪橇比赛选手库马日塔什维利(Nodar Kumaritashvili),去年在温冬奥开幕当天,因练习遇意外死亡——这是2010冬奥会最令人心碎的事件,也引起了奥委会和公众关于比赛场地和赛道安全的极大关注。“这一事故的详细资料已经被存档,为将来的冬奥会留下了可供借鉴的经验教训,将有助于我们打造更安全和美好的奥运赛事”,国际奥委会媒体运作顾问蒙大娜瑞拉(Lucia Montanarella)这样说道。
温哥华冬奥组委会主席弗龙就承认发生这样的事故,组委会完全没有防备,出乎意料之外。“我们准备了可以想到的很多救急应付措施,包括恐怖主义袭击、飞机失事等等,但从未想到过会发生选手训练致死这样的悲剧”。
在近期意大利举行的世界小型撬滑雪锦标赛上,国际小型撬滑雪运动联会就在高速比赛滑道之外加装了延伸的轨道,用以防止类似温冬奥的意外重演。
选手村难料能否收回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