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加国新闻 >

加拿大物价飞涨 还要继续涨下去

时间:2011-04-07 17:33来源:环球华网 作者:小芬 点击:
【环球华网综合报道】这一波食品价格上涨,涨幅最大的是普通市民都离不了的是米、面、和食用油。涨价风逼得一些低收入市民想方设法对付生活,很多人开始注意收
  

【环球华网综合报道】这一波食品价格上涨,涨幅最大的是普通市民都离不了的是米、面、和食用油。涨价风逼得一些低收入市民想方设法对付生活,很多人开始注意收集打折广告,逛超市找打折食品,见到米面食用油打折就屯些,他们说,能省就省,对付着过吧。

不少华裔市民感到,大米和面粉涨价幅度比较大,以前大米特价时可以买到4.99一袋的,现在9元的都算便宜;每袋10公斤的面粉,特价时从 5.99涨到10.99元;面包以前可以买到 0.99元一包的,现在都要2.5元。早餐配牛奶吃的穀物食品(cereal)从每盒4元涨至7元,最便宜的鸡蛋以前1.99元一盒,现在要2.69元,食用玉米油从4.99涨到5.99一瓶,家庭装的豆浆以前5元两瓶,现在要6元两瓶。

一些华人主妇感叹:除了多看超市广告,尽量购买打折的產品外,也没有什麼更好的省钱方法。士嘉堡是华裔居住比较多的地方,过去市民普遍觉得这里的华人超市食品比较便宜,但是近日不少人也感到大米、蔬菜都比以前贵了,令食品的开销增加了不少。一般人省钱的方法就是多看广告,看到需要的食物在哪间商店打折就去哪间商店,可是因為汽油也很贵,开车又要多花钱,所以也不远去太远的地方买菜。只要看到附近的超市有特价,又是家裡经常吃的食物,一般都会多买一些,不但省了油钱,也省了菜钱。有时还会买一些特价的熟食回家吃,省些烧饭的电费。

由于食品持续涨价,新移民感到生活压力更大。移民多伦多才一年的张先生,自己在饭店打工,太太也只是打一份零工,要负担一家五口人的生活日子过得很紧张。他说,家里最主要的开支就是买吃的,省钱的办法就是多逛超市找打折,遇到米面食用油打折时就多买一些,记者看到看到张先生的家里的客厅堆积着大米袋和面粉和食用油。张先生说,这也是没有办法,这些米面是打折时买的,可是买多了又怕放坏,真是便宜吃穷人啦。

针对华裔市民的抱怨,华裔超市的老板也很无奈地表示,食品和普通商品价格上涨是世界性的,多伦多当然难以避免衝击。特别是进口的食用油、面粉和大米,货源方面平均的涨幅约5%,有些品种甚至超过10%。猪肉和蔬菜上涨的幅度很大,而蔬菜由于供应的品种减少了,价格也升得很厉害。而来自中国和东南亚一带的急冻海鲜及乾货均全面涨价,主要是汽油价升引起的运费增加所致,虽然加幣升值可以抵销一部分,但价格仍在持续上涨。很多供货商已经发出进一步涨价通知书,来货將陆续调升。虽然进货成本增加,超市不会马上调价,但未来一定会调升,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因为大家都要生存啦。


加拿大物价飞涨


涨价趋势还会持续

据世界日报报道,大统华超市市场部经理何旭华表示,因为全球农产品的供应量减少,食品和普通商品价格上涨是世界性的,大统华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大统华进口的食用油、面粉和大米,价格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货源方面平均涨幅约5%,有些品种超过10%。猪肉和蔬菜上涨的幅度很大,特别是蔬菜,可供应的品种也减少了,所以价格升得更厉害些。而牛肉和鸡肉的价格比较平稳,只有小幅调整,来自北美的牛奶目前暂时没有提价。

何旭华认为,价格上升的趋势并未结束。有预测显示,今年全球的谷物将继续失收,尤其日本遭受地震海啸袭击之后,食品的供应量将进一步减少,还会推动价格继续攀升。他介绍,大统华的货源来自亚洲、北美和欧洲的不同地区,进货原则是以最优惠的价格获得最优质的产品。食品价格不断攀升,对包括大统华在内的所有超级市场都是严峻的挑战。大统华将采取尽早向海外供货商下订单、在订货时尽最大努力谈下优惠的价格及质优的产品,以此将食品涨价的影响降至最低。

阳光超市董事长陈凯表示,进货方面,只要是来自中国和东南亚一带的急冻海鲜及乾货均全面涨价,主要是汽油价升引起的运费增加所致,虽然加币升值可以抵销一部分,但价格仍在持续上涨。与今年初相比,急冻海鲜涨幅达10%,面粉、豆类等乾货涨幅10%至25%不等,其中豆类涨得最厉害。北美出产的鲜活海产品暂时未涨,但食用油已经提价。此外蔬菜水果和肉类虽然都在涨价但幅度不是非常明显。 陈凯称,目前已经收到供货商发出的进一步涨价通知书,来货将陆续调升。尽管进货成本增加,超市方面目前没有马上调整食品售价,仍保持原来的价格,但未来一定会调升。

尽量购买打折产品

虽然消费者普遍感觉到食品涨价,但除了多看超市广告,尽量购买打折的产品外,也没有什么更好的省钱方法。

鲁女士感觉大米和面粉涨价幅度比较大,以前大米特价时可以买到4.99一袋的,现在9元的都算便宜;每袋10公斤的面粉,特价时从5.99涨到 10.99元;面包以前可以买到0.99元一包的,现在都要2.5元。早餐配牛奶吃的谷物食品(cereal)从每盒4元涨至7元,最便宜的鸡蛋以前 1.99元一盒,现在要2.69元,食用玉米油从4.99涨到5.99一瓶,家庭装的豆浆以前5元两瓶,现在要6元两瓶。

她表示,似乎牛奶价格涨幅较小。她说全家每月用於食品上的开销增加了三分之一以上,只能在购物前参考一下超市的广告,再决定去哪间超市,但也不可能到处跑,因为汽油也很贵。她也曾尝试用面包机和豆浆机自己制作面包和豆浆,但新鲜感一过又放弃了,机器的成本恐怕还都没收回来。

住在士嘉堡的王太太表示,现在大米涨了一元钱,牛奶也从5.99元涨到6.49元,上星期买菜时发现有些蔬菜及乌鸡比以前贵了。她说全家用於食品的开销可能增加了5%,省钱的方法就是多看广告,看到需要的食物在哪间商店打折就去哪间商店,好在附近的几间超市距离都不远。

家住万锦市的关先生说,现在什么东西都在涨,就是人工没得涨。具体到哪类食品涨价,自己也是糊里糊涂。反正看到有特价,家里又经常吃的食物,一般都会多买一些,不但省了油钱,也省了菜钱。他补充说,不要以为每天在家吃饭就一定省钱,其实做饭用的水电都是额外支出,有时买一些特价的熟食回家吃,也从另一方面省了钱。

移民多伦多十年的梁先生称,食品若持续涨价,将对自己造成一定的生活压力。因为老婆只打一份零工,一家六口的生活主要靠他承担。目前家里最主要的开支就是食物,如果食品持续加价,家人的生活质量一定受到影响。 梁先生表示,自己没什么特别的省钱妙方,只是每周都会仔细阅读各大超市的特价品广告,发现家人常吃或者常用的,等到周末休息时再去采购。

商家转嫁涨价压力给消费者

食品价格攀升对餐饮业的经营造成巨大压力,华人餐饮业界表示,涨价带来的成本上升,不会长期由业者独自消化,将不可避免地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安省华人餐馆会的会长陈勇仪表示,目前食品中涨价最厉害的是面粉和食糖,幸好中餐馆这两类产品的用量不似大米和食用油那样多。大米和食用油批发价的涨幅超过20%至30%,零售价的涨幅就更大了。对餐馆影响比较大的是食用油,几乎每隔两周都会涨一点,每次进货时批发商都会提醒要多入些货,下次又要提价了。从去年累积下来,每桶食用油已从28元涨到42至45元了,涨幅超过60%。

陈勇仪介绍,进口的调味品、酱料、罐头的涨幅至少达10%,如果不是加元升值,涨幅更会高达20%。他举例说,以前每瓶售0.99元的调味品,上涨到1.29元至1.49元,只涨了几角钱,消费者可能感觉不到什么,但实际涨幅高达30%至50%;由於餐馆的用量大,所以增加了不少开支。他表示,以前餐饮业的平均纯利润是10%,经营好的能达到15-20%,但现在纯利润有10%就是很成功的生意了。

他说,餐馆不可能长久亏本来维持生意,上升的成本餐馆自己吸收一部分,其馀一定要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因为消费者即使自己在家做饭也要花费更多的钱。

陈勇仪表示,怎么转嫁给消费者是个学问,现在餐馆的餐牌能固定的很少,时价的品种太多,因为一次涨足价会吓跑客人,但又不能每个月都换一次餐牌。他认为减少食材的用量则是外行的做法,会自砸招牌。

(责任编辑:小芬)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