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华报记者 萧元恺】温哥华中文图书馆会长陈凤莲曾经这样说过:在她的心目中敬重的长者,像胡光前、已经过世的陈应杰以及中华会馆书记黄觉钟等很多侨社中人,都是她的榜样。由此可见,黄觉钟在本地华社所受到的敬重。
约谈黄觉钟,对于他本人来说是件忙中偷闲的事情,素常就颇为忙碌,临近中国60周年国庆,负责筹划安排各项活动的黄先生就更忙了。利用午休,在正修门帘的中华会馆里,与黄先生一起叙旧,谈起华埠早期组织纪念活动的往事,形象描述历历在目。黄觉钟由衷地表示,近半个世纪以来,作为华埠沧桑变化的见证者,深深感觉到不管持有什么立场,都不得不承认,海外华人与祖籍国的历史命运息息相关。中国自1949年至改革开放以来的种种经历,都在影响着海外华人的社会地位,即使远在千山万水之外,对于中国的时代变迁都感同身受。

黄觉钟
“礼花”映衬“开国大典”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温哥华中华会馆暨各界社团举行了“腾飞中国”大型图片及纪念邮票展览,逾70多幅图片和纪念邮票,记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从1949年到改革开放30年来在各个领域所取得的成就。
当步入温市华埠中华文化中心大堂展览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5幅放大的彩色照片,一字排开。正中是著名的《开国大典》,作者是当年中南海摄影师侯波女士。两边4幅“礼花”作品,其背景分别是人民英雄纪念碑、历史博物馆、天安门城楼和人民大会堂,都出自本地资深侨领黄觉钟之手。
细看这4幅“礼花”彩照,无论是色彩、光度还是取景,都各具神韵。虽然作品的主题都是礼花,却各有特色。与黄觉钟相谈才获知,尽管都是他在天安门广场拍摄的国庆礼花,却不是同一个时间,而是其间相隔了多年,它们是由岁月链接起来的一串珍珠。
1977年作为加拿大黄氏宗亲总会代表团团长,黄觉钟第一次去北京参加国庆,当时陈亮是中国第一任驻温哥华总领事,从中促成此事。在北京饭店参加国务院招待会,黄觉钟被安排在第一桌,与邓小平只隔一人,同桌还有姬鹏飞、伍修权等。一桌人黄觉钟是最年轻的,邓小平还问他多大年纪,什么时候去加拿大的。那次参加国庆活动,黄觉钟还有机会参观了大庆油田。
以后1979年、1984年和1999年,黄觉钟都到北京参加国庆活动,特别是1999年50周年国庆,举行盛大的阅兵式,他站的观礼台位置非常近,所以印象特别深刻。这年他到华东走了一圈,看到了苏州、南京、上海等地的巨大变化。还到台山老家与弟弟团聚,家乡也是旧貌变新颜了。
最早华埠国庆组织者
黄觉钟是侨界历年国庆活动的见证人。1970年10月25日,黄氏宗亲总会属下的汉升体育会在温哥华街头打出加拿大第一面五星红旗,当时力促此事的汉升体育会会长便是黄觉钟;1972年,温哥华侨界首次公开联合举办大型庆祝中国国庆活动,共同主席也是黄觉钟。

1970年10月,温哥华的街头出现了加拿大的首面五星红旗。
黄觉钟说,当时特别是年轻人,对新中国十分向往。但早期的大环境还不像现在,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对新中国的敌视势力还很强,甚至搞庆祝活动的场地都难租到。东家有顾虑不愿出租,只好借本地原苏联礼堂、乌克兰礼堂,自己做菜、放电影,小范围聚会,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特点。
1972年温哥华第一次较大规模组织新中国国庆,当年10月1日上午11时,在温哥华奥林匹亚戏院举行庆祝大会,黄觉钟是国庆筹委会成员之一。 10时他就与其他成员站在门口,迎候络绎不绝的人们。当时戏院坐满侨民,台阶过道都被挤满,逾千人之多,其中也包括开明的国民党员。开会前,现场播放“歌唱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等歌曲。奏完中加国歌,作为大会主席的黄觉钟首先致辞:“我们很高兴地看到华社的团结和中加两国人民交流的增进,很自豪地看到祖国人民新的精神面貌,并且很高兴地看到祖国的国际声望日高一日。”
会上还宣读了中国驻加拿大代办徐中夫特别为大会发来的贺电,进行文艺演出,还放映了《大庆红旗》等纪录片。当晚在喜临门酒家举行庆祝宴会,400多位华侨和本地友人参加,包括卑诗省司法兼贸易厅长、省议员及白求恩大夫的翻译和护士等。
温哥华街面公开悬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黄觉钟说是在1973年。而中华会馆1979年改组后,于1981年正式介入国庆组织活动。
服务社区始终如一
祖籍广东台山的黄觉钟,出生在香港,在那里接受基础教育。60年代移居温哥华时,时年14岁。从根儿上讲,黄觉钟算是第三代移民,祖父移民墨西哥,伯父在温哥华,他就奔加国而来。抵埠后,黄觉钟先在餐馆学徒,逐渐适应了异国环境。到纽约学了两年摄影,回到温哥华后,曾在西人百货公司摄影部工作。

1972年,中国乒乓球队首次访加,黄觉钟(左)负责接待,与世界冠军庄则栋合影。
当年黄觉钟直接参与了中华会馆的改组,与李仁、余宏荣、周卫贤、李化影等共同提出“将中华会馆归还全侨”,被当时的《新民国报》称为“五人帮”。
长期以来,黄觉钟是温哥华中华会馆常务书记,在中华文化中心也工作了很多年头,负责日常许多行政上的琐碎工作,许多都是在幕后。然而红花总是需要绿叶扶持,虽然黄觉钟本人没有参选从政,但是他发挥自己与各华社团体关系熟稔的优势,凭借对提高华裔在主流社会的政治地位的热情,一贯支持华人参政议政,通过温哥华中华会馆与其他侨团的携手合作,多次筹办选举政党论坛等活动,协调时间让所有政党候选人都能有机会出席,拉近华人与候选人的距离
二埠建市150周年之际,中华会馆也应邀组织了相当规模的表演团队参与活动,这本身就有纪念先侨的意思。现在新西敏市政府就华人坟场所在地如何建纪念碑等具体事宜,与中华会馆持续进行联络商议,朝达到“和解”局面的方向努力。黄觉钟于此建议,对过去历史的追究宜适可而止,不要将往日的纷争扩大化,互相尊重、开展合作、共谋发展,才是当前的要务。他强调,并不是说华人的利益不去争取,而是应该针对具体个案有针对性地逐项解决,而不是泛泛地要求现今的人对遥远的过去做承担。

1970年,中国自行建造的“东风号”远洋货轮首次来温,黄觉钟到场欢迎。
正是在黄觉钟的参与组织下,温哥华中华会馆发动了“反藏独、反不实报道、护奥运”集会游行。卑诗省华侨华人捐资共建北京奥运场馆委员会成立,他出任该委员会副秘书长。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后,温哥华中华会馆随即举行紧急会议,作为常务秘书的黄觉钟当仁不让,商量赈灾活动有关细节。
摄影领域有建树
从大温举行的“腾飞中国”摄影展览上就可以看出,黄觉钟的摄影作品具有相当的艺术水平。了解他的人都知道,在本地摄影界,他是颇有造诣的一员,曾参加多次国际沙龙摄影比赛,得奖无数。
当年照相机还没普及时,恰巧一位朋友拥有一部,出於好奇黄觉钟就借来玩玩。岂料这样一玩,对摄影就產生了浓厚兴趣,后来自己就买了一部,正如他所说:当初学习时,真可以用不惜牺牲来形容,正所谓饭可以不吃照不可以不拍。
有着40多年摄影经历的黄觉钟,特別喜欢拍摄人像,喜欢表达人的真实性。当年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来华埠探访,他就曾替大会拍摄团体照。
中艺摄影学会是加国最早成立的华人摄影团体,黄觉钟出任会长。该会不少成员参加全球70余个国际摄影沙龙,不少作品获奖,在全球享有盛誉。正因为有这个基础,2004年12月中艺摄影学会得以主办温哥华首届国际摄影沙龙,中艺摄影学会也因之成为获此殊荣的加国首个华人摄影团体。水平高超的黑白人像、烟雨中的渔村、五彩缤纷的秋林,山色、云影、沙丘、奔马,人间美景目不暇给,为温哥华观众提供难得一见的艺术飨宴。2008年4月,中艺摄影学会又帮助中国摄影家协会在温哥华举行会员作品展,黄觉钟为这项展览剪彩。
谈到学习摄影,黄觉钟认为最重要的是清楚摄影原理,掌握基本功,例如闪光灯的运用都很重要。至於摄影比赛,他喜欢参赛多过当评判,因为他觉得艺术没有对与错的准则,每个人欣赏照片的观点与角度都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