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里吹来股寒风—中国经济最困难时期来临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这样季节里给人总是一种希望,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春的播种给人秋和收获。
然而,进入春天以来的经济,一股萧条的冷风吹个不停。二次探底,度日如年,经济两难,大起大落,等等,形容经济冷空气的言语铺天盖地。走进实体企业更是冷风瞍瞍,银根紧缩下,流动资金极为短缺;能源紧缺下,开工严重不足;资源工资上涨下,成本整体推进;人民币升值压力下,出口更难。微利已成亏损。
到企业走走,看经济现象。着实让人心里更凉,企业说从没有如此艰难过,比三年前那场危机来临时,更难过。一些地方政府官员说,企业已经倒闭很多了,实体企业关掉了不少。有的行业已经关掉一半以上,什么都涨,但生产出来产品大都是出口,涨不上去,有的产品为保物价高层也不让涨,选择只能关掉。
多年来,经济发展扭曲已经让许多实体企业无心相守,于是实体企业目前只是许多企业开发房地产、开发资源矿产、甚至投资艺术品古董的融资平台,什么百年制造统统是浮云。一面是实体企业的不断消亡,一面是炒楼炒房炒艺术品赚盆满钵满。而大量资金从实体流出,更是导致实体企业雪上加霜。今日实体企业衰落,其实是早晚的事。还没有从那场金融危机中恢复元气的经济,将再次受打击,恐怕是实在难以承受。难怪高层领导在调研中多次说,最怕的是大起大落。
房地产多次调控,下降似乎势在必行,因为挑战已经不是房地产本身,高层发话,房地产上涨已经影响全国大局,所谓大局无非就是政治,这可是高压线,谁同大局作对,谁没有好下场。戏已经到了结尾,许多人也无心再恋战了,一些房产企业干脆我不玩了,似乎是斗不过,躲得起。
本来政府靠地产在支撑,一年收入极为丰厚,尚能拿多余的钱为百姓办些最迫切、最直接的事,依靠基本建设来拉动GDP,如今土地的钱恐没有原来容易,高层已经发狠,房产商无心等待心理严重,胶着状态恐怕谁也别想得益。 关键是原先炒这炒哪,还可以看看经济的虚假繁荣,现在炒不来,要么不让炒,繁荣恐怕也到尽头。原先尚可撑上几年,虚就虚吧,反正虚也是中国特色,什么东西都能虚,结果是虚得大家都不着边际。于是再虚也就难了!虚假繁荣,或者从此结束,真正寒冷或许来袭!
有比较才有鉴别。听一位懂经济朋友说,中国经济许多是硬伤。比如实体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恶性循环,这是中国所特有。日本多次遭遇金融危机,虽然,经济长期处在停滞不前,但日本最大亮点就是无论危机何等严重,实体经济依然得到支撑,制造业还是处在黄金时期。美国也是如此,就是危机发生后,奥巴马首先提出振兴制造业方案,而事实也是如此,美国的制造业一直坚守着,没有把资金用于炒房炒艺术品。
通胀问题,最大心病,根源自然是因为社会稳定,稳定压到一切。所以物价必须一压再压,就在石化巨头涨价后,日化巨头的涨价,被高层喊停,什么市场经济,市场与计划用哪个我说了算。成本推动的通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靠企业去承担,肯定不现实,倘若企业已经无力承担时,要么是涨价的暴发,要么是企业的倒闭。靠行政命令式制止通胀哪是既不现实也不可能。只会导致日后更大通胀,管了今天管不了后天。
有一位专家告诉我,货币市场化、金融自由化的前提是坚实的实体经济,以及独立而严厉的法律,当前中国这两个条件不具备时,所谓的货币市场化就是权贵套利的机会,破碎的经济与贪婪的权贵使社会走向深渊。
阵痛已经开始,在风波中看有多少承受能力。病因其实都心知肚明,关键是下药,药下轻了,根本无济于事,药下重了,或许病没有治愈,人却没了!但愿经济的二次探底能少点引发经济地震,能少点给百姓带来不幸!
耽忧是必须的,但前途还是光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