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援人员正在前往救助现场。本报记者 曹红涛摄
核心提示
鹤岗新兴煤矿“11·21”矿难已致104名矿工死亡、 16人生死不明,420人成功升井。通过逃生矿工的回忆和救援人员的讲述,我们还原了从矿难发生前1小时到事后艰难救援的全过程。矿难来临时,矿工们没有惊慌失措,而是冷静地架起昏迷的工友撤离,还为别人留下了逃生的信号……
11月21日2时30分左右,黑龙江省龙煤控股集团鹤岗分公司新兴煤矿发生爆炸事故。截至记者22日23时发稿,救援人员已在井下发现92名矿工遗体,16名矿工下落不明,420人成功升井,救援仍在继续。
爆炸前约1小时,检测到煤与瓦斯突出
21日1时37分,爆炸发生前1小时。
新兴煤矿调度室接到瓦斯监测系统报警,当班调度立即向值班领导和矿长汇报。
此时,新兴煤矿井下作业人员共有528人。矿工们并不知道,一场灾难正向他们伸出魔爪。
这时,16号掘进队瓦检员范明华和队友们正在“三水平南一石门”处作业,随身的便携式瓦检仪突然报警,他又用相关设备进一步检测,发现瓦斯浓度竟然在10%以上!
按规定,瓦斯浓度超过2%就必须撤离人员!有4年瓦检经验的范明华意识到大事不好,立即召唤工友撤离,同时切断了工作面的电源。紧接着,他跑到信号区拨通地面调度室电话:“我是16号瓦检员,作业面入风瓦斯突发增大!”
“人员撤离没?”地面传来问话。“人员已经撤离,电源已切断……”
此时,电话信号中断。他又联系到邻近17号和218号瓦检员,几位瓦检员带着30多名矿工顶风按避灾线路辗转撤离……
不幸的是,当接到检查井下瓦斯来源通知的救护大队驻矿四中队赶到钢带机入井口时,冒顶已经发生。队员接领导指示后即赶往北部人车井入井探查。
事故原因经初步分析为:由于113队施工的“三水平二石门后组”15层探煤道发生煤与瓦斯突出,引起风流逆向,瓦斯随逆向风流进入二段钢带机机头硐室,发生瓦斯事故,波及井下作业采掘工作面28个。
工友相互搀扶从500米井下逃出
通过生还矿工们的描述,记者的视线被拉到事发后的漆黑井下。
第一采煤区11号掘进队的王乃会瞅着一股黄烟扑来,立即用围脖的毛巾捂住口鼻,并用随身带的水润湿了毛巾,躲过了一氧化碳中毒这一劫。此时,身旁的一位工友林茂海被熏晕,他赶紧往老林脸上洒水,连拖带拽地往外架。
探知瓦斯超限后,219掘进队瓦检员王世利和队友们迅速撤离,行至“三水平二段钢带机”处,发现钢带机道已被摧毁,而这条钢带机道是他们正常的避灾路线!王世利和另一瓦检员潘治斌意识到:只能走入风道北大巷!王世利掏出随身携带的粉笔,在路石上书写“此路不通,请走北大巷”,提醒其他工友。
搜救艰难中展开,救援工作明显提速
二井口是出事工人的下井口,也是出煤口。据矿工介绍,井口部混凝土近40厘米厚,爆炸后却“烂得像豆腐一样”。
接到事故报告后,龙煤鹤岗分公司和新兴煤矿立即启动重大事故应急预案。
22日10时许,来自双鸭山的一队救援队员正在紧急救援车内吃饭,一声令下,队员们放下没啃完的馒头立即集结。一位队员说这是他到位后第三次下井,身背的是可供使用4小时的氧气包及其他救援设备。
记者跟随他们来到离二井口约50米的附井口。在井下溢出的漫漫烟气中,指挥人员大声对队员们喊着一些救援注意事项。神情肃穆的队员们随即五人一车斗,沿着材料车道缓缓向井下驶去。
到22日,国家已经调集国内及黑龙江省内煤矿方面专家20余人现场参与制订救援方案,在当地矿山救护大队150人全员参与救援工作的基础之上,又从鸡西、双鸭山、七台河调集160名专业救护人员投入救援工作。
(责任编辑:小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