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主页 > 国内新闻 >

广东惠州一小学为"创强" 7岁孩子"被住校"

时间:2009-09-24 11:55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小芬 点击:
柏塘镇中心小学的学生宿舍一个寝室有14个床铺。谢庆裕摄 南方日报9月24日报道 惠州市博罗县柏塘镇,几天前向村办小学的学生家长放出风声:下学期,横岭小学、鸭公小学、水陂小学要撤并到3到6公里外的镇中心小学。 这意味着,几个月后,近两百名1到3年级的小学生将
  

 

 

 

 

 

 

 

柏塘镇中心小学的学生宿舍一个寝室有14个床铺。谢庆裕摄

 

南方日报9月24日报道 惠州市博罗县柏塘镇,几天前向村办小学的学生家长放出“风声”:下学期,横岭小学、鸭公小学、水陂小学要撤并到3到6公里外的镇中心小学。

这意味着,几个月后,近两百名1到3年级的小学生将“被住校”。

记者了解到,此次“撤并”波及全镇,原有的25所小学,柏塘镇计划只保留四所完小、五个教学点。分管教育的副镇长说,如此大刀阔斧地撤并村办小学,是为了整合教育资源,“创办教育强镇”。

“我们家孩子才6岁,晚上睡觉还尿床,怎么能去住校?”“并校”引发了当地不少家长的不满。

“好说歹说,也没一个家长签名同意并校”

没到中午,横岭小学就早早放学,徒留空荡的校舍。10岁的黄新移坐在奶奶的厨房前,静静地写作业。他患先天小儿麻痹,不能走路,学校专门空出一间屋子,方便奶奶照顾他。

这几天,小学的校长周激勇整天发愁,他担心下学期,成绩优秀的小新移会失学。

新移今年10岁,是留守儿童,爸妈都在惠州城区打工谋生。“新移想进城读书,但爸妈很忙,他又不会走路,没人照顾”,年迈的奶奶每天背着新移上楼进教室,放学再背他回家。幸好村办小学给空了一间房,每天上午忙完农活,她就到学校,在那间不到20 平方米的小房间给新移做饭,“也给学校做做卫生”。

“要是去中心小学,真不知道如何是好”,新移的奶奶说,就算中心小学也免费提供一间房,她也没办法去照顾孙子,“从横岭村到镇中心小学,要6公里,太远了!我跟他爷爷想背新移上学也背不动,再说,我们还要忙农活。”

横岭小学从学前班到三年级4个班,60多学生,新移这样的留守儿童占到了一半。

“并校还加重了一些家庭的经济压力,很多学生可能会因此失学”,周激勇给我们算了一笔账,到镇中心小学读书,每学期要交240元的住宿费,每月要花300元的伙食费,“谁家要是俩孩子上学,每月光伙食费就600多,很多农村家庭月收入就一千多元,很难拿出这笔钱。”

横岭小学几天前召集家长开会,传达镇政府下学期拟将1到3年级“撤并”到中心小学的事,并征求他们意见,“好说歹说,也没一个家长签名同意”,周激勇说。

“看到小学生排队打饭打水就揪心”

6年级的阿俊,这学期已经“被住校”了。开学没多久,镇中心小学突然停水、停电,晚上紧急通知家长领住读的小孩回去,“爷爷奶奶们又不会骑摩托,干着急,没办法,只好请村民去领自家孩子”。

阿俊的爸爸在县里一家五金厂打工。每周五,他都要硬着头皮向老板请假,回家接送孩子。“请假一次扣50元工钱,等于说白干一天”,但他不得不割舍,让小孩一个人沿着车行如梭的省道回家,他不放心。

“看到小学生排队打饭、自己打水洗澡的狼狈场面,我就揪心”,鸭公村的邱先生忧心忡忡,他儿子7岁,今年刚入学,“一年级就要住校,谁放心?洗澡怎么办?睡觉尿床怎么办?从上铺摔下怎么办?”

并不是家长多虑,镇中心小学的张副校长也承认,“我们没有管理住校生的经验”。

小学生的宿舍,也是匆忙并校的产物———撤并前,这是柏塘二中的校舍。

每间寝室要住14名学生,上下铺,没有独立的卫生间。天气炎热,大多数学生只从家拿了一床席子。宿舍没纱窗,少数几张床挂了蚊帐,没蚊帐的学生跟老师讲,“晚上蚊子老是叮他们,睡不好”。

洗澡问题也还在解决,张副校长介绍,目前学校澡堂一次仅可供50名学生使用,“全校500多住校生,洗澡要排队”。

男生宿舍楼的澡堂没完工,工人还在砌墙。工地的师傅说,澡堂提供热水,但要学生自己拿桶接,“水温大概60度,要兑冷水才能洗”。

“烫到了怎么办”,一听说7岁的孩子也要自己打热水洗澡,邱先生就恼火。

“家长目光短浅,只知送孩子上学不方便”

对于家长的担忧,柏塘镇方面有不同的理解。

“家长们目光短浅。就知道,学校远了,不在家门口了,送孩子上学不方便了;没看到,镇中心小学的教学设施多好,教学质量多高。要创办教育强镇,必须这么整合教育资源。”分管教育的余玉荣副镇长也知道一些家长不想让孩子住校,但他认为要“创强”,“并校”势在必行。

“柏塘镇以前25所小学,大多是麻雀学校。这些村办小学就是全镇提升教育质量的瓶颈”,为了“创强”,柏塘镇决心甩掉村办小学这个包袱,就算“会牺牲少数家庭的利益”。

“一些麻雀小学,总共十几个学生,一两个老师。1、2年级在一个班上课,怎么保证教学质量?镇政府也没财力给村小学请一名英语老师,办一个微机室。学生只有到几所重点小学读书,才能享受这些资源。这也是上级的要求。”

春节前后,柏塘镇政府制定了“创办教育强镇”的实施计划:只保留四所完小,僻远山区设五个教学点(只负责1到3年级教学)。这学期,全镇4到6年级学生全部要到完小就读;下学期,1到3年级学生要么进四所完小,要么到五个教学点就近入学。

如此“创强”为何不得民心?

不光是柏塘镇领导为“创强”破釜沉舟,记者从博罗县教育局了解到,今年,全县共7个乡镇列入了“创办教育强镇”的名单,12月就要迎接验收。惠州市教育局指示他们“增强‘创强’的紧迫感”。

博罗教育局教育股股长杨永强介绍,今年博罗县选了条件比较成熟的7个镇,柏塘、龙溪、龙华、长宁、福田、杨侨以及罗阳,申报“教育强镇”。今年12月份,迎接省教育督导工作组的验收。杨股长坦言:“创强工作,上级有要求,分管的局领导很重视。”

各乡镇领导都感受到了“创强”的紧迫,撤点并校的态度非常坚定。记者了解到,“创强”要求乡镇“支持教育”,考核的一个指标就是:申报的乡镇完成中小学布局调整以及薄弱学校改造,实现“无单级单班学校”。具体到柏塘镇,类似横岭小学、水陂小学这样典型的“单级单班学校”,撤并是板上钉钉的。

“通过创建教育强镇,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创强’工作是推动我镇教育事业跨越式发展的一项民心工程”———对《柏塘镇创建省教育强镇工作实施方案》的表述,许多家长不以为然,“并校让不到10岁的孩子住校,这样‘创强’怎能让群众满意?”

专家视点

过早寄宿

孩子缺乏安全感

“像柏塘镇这么‘创强’,只是为了单纯的行政目标。”教育学者、北京天下溪教育咨询中心乡村教育工作协调人梁晓燕长期关注撤点并校。她认为:“以教育部门管理方便、资源利用率高作为评价标准,根本不理会什么才是真正对孩子的成长好。”

在梁晓燕看来:“都还尿床,这些孩子哪有自理能力寄宿,对这么小的孩子来说,家庭才是最自然、最安全的环境。过早开始寄宿,孩子会感到恐惧、缺乏安全感,学校宿舍封闭拥挤的环境,他们的情绪会受到压抑。”

省人大代表、资深律师朱烈玉认为,“如今村办小学的生源少了,撤并一些麻雀学校,确实可以起到节约资源的作用。但省下的钱要先用作解决迫在眉睫的问题:一些孩子家庭贫困,可以减免住宿费,至少不能让他们因为并校辍学;还可以购买一些校巴,总不能让家长每天旷工接送孩子。”

(责任编辑:小芬)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密码: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