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表:美国总统奥巴马首次访华 新华社发
新华网消息:应国家主席胡锦涛邀请,美国总统奥巴马16日下午乘专机从中国的经济中心——上海飞抵北京,继续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外电注意到,奥巴马此次亚洲之行逗留时间最长的国家是中国,原因在于中美关系已被认为是“21世纪最重要的双边关系”,海外媒体对此作了大量报道和评述。
迎来亚洲之行高潮
法新社上海11月15日电:随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一起乘坐飞机的本社一名记者说,奥巴马于今天深夜抵达上海,开始了他对中国的首次访问。
在新加坡参加了亚太经合组织的峰会后,奥巴马乘坐“空军一号”离开新加坡,抵达上海浦东国际机场。
11月16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上海科技馆与中国青年对话。这是奥巴马演讲前与学生交流。新华社记者 张明 摄
奥巴马的这次中国之行将访问中国的经济中心上海和首都北京。他的这次亚洲之行将在韩国结束。
香港《南华早报》11月14日文章《中美关系是奥巴马亚洲之行的头号议程》
奥巴马的环球之旅终于来到了亚洲,此次行程中逗留时间最长的国家是中国,中美关系被描述成“21世纪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中国已经成了美国最大的债权国,不过在许多关键的经济和安全问题上,两国仍是潜在的对手。从贸易争端到人民币的估值问题,两国的意见都无法达成一致。但没有这两国的参与或同意,像气候变暖、世界贸易不平衡等全球性问题根本无法进行谈判,更不要说解决了。
如果这次访问能够打下基础,既保证中国的和平崛起,又能让美国在该地区重新发挥作用,那么这将是一次成功的访问。
香港《南华早报》11月14日文章《寻求解决之道》:
奥巴马将开始进行对中国的首次访问,他来到北京寻求全球性伙伴。奥巴马的国事访问在许多层面上都有着重要意义。
就个人而言,此访将让他得以亲眼看到北京和上海,与许多中国领导人和私营部门的实体进行互动,对当今世界最有活力的社会形成深刻的印象。从双边关系来看,此访为在更广泛的议程项目上取得进展提供了机会。从区域性层面来看,两个大国有机会在诸多问题上推进合作,比如在亚洲、中东地区、非洲和拉丁美洲所共同关心的问题。从全球层面来看,奥巴马的访问将强调诸多领域,比如气候变化、环境、能源安全、全球经济复苏和反恐问题,每个领域单看都很重要,不过综合来看,中美合作将提供全球伙伴关系的实际例证,也将激励其他国家效仿。
元首会晤议题备受瞩目
埃菲社北京11月13日电:根据此次奥巴马首次访华、也是他与胡锦涛主席的第三次双边会晤的日程安排,两国领导人有望密切中美的双边关系,并就经济危机、气候变化、军事交往和贸易保护等话题交换意见。
但分析家指出,除上述议题外,两国之间还存在着一些有可能使“决定21世纪的”中美关系复杂化的其他摩擦。专家们的质疑包括,为什么美国一边向台湾出售武器,一边寻求维持与中国的良好关系?为什么美国中央情报局将中国列为主要的军事、间谍和网络威胁势力之一?
11月16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上海科技馆与中国青年对话。新华社记者 饶爱民 摄
美国还想改善与中国的军事合作,要求中国作出不会成为威胁的保证。人民币升值问题也是华盛顿准备在此次访问中涉及的话题。对于气候变化这一首要话题,中国对即将召开的哥本哈根峰会所抱有的立场不会动摇,即发达国家对气候变化问题负主要责任,因此应该带头降低排放,并且有义务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帮助。
美国在涉藏问题方面的利益、对分裂头目热比娅的支持、奥巴马近期会见达赖喇嘛等都是中美之间存在的棘手问题。此外,尽管华盛顿已经宣称奥巴马不会搁置人权问题,但人权积极分子仍质疑美国总统是会真正涉及这一问题,还是会忽略或轻描淡写地带过这一问题。
美国《纽约时报》网站11月14日报道《奥巴马在首次访华中小心翼翼地走钢丝》
美国总统奥巴马将在北京和中国领导人会晤,商讨如何改善美国这个世界经济霸主及其最大挑战者之间的关系。
(责任编辑:小芬)